
在北京,从国茂向东南20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人群聚居地。
隋末唐初,这里放养了大量的战马,取名ldquo马莉莉rdquo。草原紧挨着凉水河,因河上建桥而得名ldquo马朱桥rdquo。
这里现在没有小马,只有密密麻麻的劳工群和屈指可数的灰色城中村建筑。
这是马朱桥,北方最大的劳动力市场。
对于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步入高档写字楼,选择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他们人生梦想的开始;但对于另一批年轻人来说,留在马朱桥就是北漂的第一站。
在马朱桥,有人裹着军大衣和行李睡在路边睡着了,旁边刺耳的DJ舞曲也叫不醒他。一大早招聘的班车来了,他们就会成群结队地出现,抢着找工作。
马驹桥混乱的街道给人一种身在河北县城的错觉。
一座城市被折叠在这里。
在东南六环,通州和大兴的交界处,一座桥僵硬地将两个世界分割开来。
桥的北侧是JD.COM总部、富士康、BOE、利乐包装厂、大型制药厂和电子元件厂。是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主阵地,大型制造业和物流中心。道路宽敞,细致,看起来整洁而冰冷。
桥的南边是混乱而繁华的马朱桥商业街。
双脚踏入第一个红绿灯,就像踏入一个繁华的三四线县城。这里有最便宜的黄焖鸡米饭和蜂蜜冰雪城,还有特步、红星鸿星尔克、361度这些物美价廉的服装品牌。
提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人,从刚出社会的20多岁迷茫的脸,到干瘪的50多岁疲惫的中年人。
有人站在路口,手里攥着手机,好像在担心今晚的床。有人站在蓝铁皮外面,把行李一件件运到围栏上;有人提着行李箱走在路上,我不知道它会去哪里;其他人站在郑新鸡排的摊位前,等着吃又便宜又热的油炸肥肉。
在这里,我遇到了Tik Tok博主ldquo李邦柱的流浪记录rdquo。我们就叫他李国华吧。
李国华在马驹桥路口接我,带我穿过城中村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给我介绍了这个驻扎了很久的地方:ldquo马朱桥,北漂民工落户北京的第一站rdquo。
靠近亦庄工业园,早期的很多工厂都把工人宿舍放在马朱桥。民工潮来了之后,城中村低廉的房租让马蜂窝成了北京最便宜的住宿地。
有的人暂时止步于此,找个长期工作,拎着包就走了;还有的慢慢融进马朱桥的网吧、饭盒、每日结工,成为真正的ldquo马朱桥大神rdquo,维护ldquo一天玩三天rdquo这个想法。
在马朱桥最繁华的时期,这里曾经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劳动力资源集散地。
在玉马路和兴华中街的交叉口,是马朱桥最著名的地标,ldquo金马商城rdquo,曾经充满ldquo工作rdquo等待一天结束工作的人们。
早上五六点,劳务公司的大巴会准时出现,中介会打电话要求不同的工种和要求。马蜂窝的日常工人会被运送到各个工厂的流水线上。
在7天酒店的字样下,还可以看到ldquo阿伟网吧rdquo的痕迹
曾经的金马商城和阿伟网吧
晚上会有一批夜班,运气好的话也可以错过。夜班工资会稍微高一点,但也就高十几二十块钱。
但由于北方冬季气温寒冷,加上前段时间疫情的影响,马朱桥的人数比以前少了很多。
即使站在这个著名的十字路口,也看不到太多等待工作的人,只有一抹凄凉的夕阳挂在天边。
在十字路口向西走,就是著名的劳动街。中介和人力资源店挨着。
去马朱桥的那一周,疫情政策还没松绑,劳务中介的店铺都关门了。但橱窗里张贴的招聘启事,还是能清晰地辨认出当地的日工资。
代理商很聪明,总是把最吸引人的条件写在海报上,比如ldquo会抽烟,会玩手机,工作轻松,简单不累rdquo。
有趣的是,其中一张告示上写着三个字:ldquo拧开盖子rdquo。后来在一个记者的实地报道中看到ldquo拧紧盖子rdquo这是一项极其枯燥和痛苦的日常工作。
拧盖子其实就是组装套件。把塑料盖和橡胶瓶身组装在一起,没有像拧汽水瓶盖一样的难度,只是重复枯燥的单个动作。但工作时间往往长达12个小时,还要穿不透气的防护服,身体上不舒服,精神上备受折磨。
他们大多经历过ldquo拧紧盖子rdquo人的食指和拇指会在几个小时后肿胀疼痛。李国华告诉我,拧盖子是日结工作中最差的工作,ldquo你看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手上基本都是水泡,很多小姑娘做到一半就跑了。rdquo
剩下的工作大多是保安,仓库物流分拣,体力劳动,这些都不需要技术和学历。
李国华告诉我,马蜂窝日常工作中也有鄙视链。做装卸分拣的看不起做保安的。毕竟他们的收入不一样。
ldquo人们装卸货物。他们努力工作。他们一天能挣300元,最累的时候能挣500元。如果做保安,一天180-200元。一般长期做保安的人,出来后基本都会废除rdquo。安全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实力,只需要站着就行,这自然让马朱桥成为ldquo最容易改变的地方。Rdquo工作类型。
在马朱桥,一个人的生活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李国华算了一笔账。在马朱桥一天,包括住宿,30元可以住,70-80元可以住的很舒服。
一顿像样的饭,10块钱就能解决。黄焖鸡米饭,各种北方煎饼卷,面粥,还有最常见的荤素盒饭mdashmdash全国各地的城市里的乡村里的食物都是那么的便宜,五花八门,不健康却很饱。
如果想住长租的房子,1200元是标准价格。如果手头紧,可以在城中村的缝隙里找个环境差一点的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洗澡要在外面排队,500元就能搞定。
每天租房比较便宜。李国华住的是20块钱的床,上下铺,很乱版本的大学宿舍。最不济也可以在网吧过夜。20元一晚,可以睡两张椅子。李国华经常在视频里说,不要那么在意那些出来旅游的人。
李国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他在视频中介绍,城中村有投币式公共洗衣机。
就因为洗衣机是战损斑驳的状态,你就能看到这里见证了多少劳动群体的汗衫和大衣。
这些生活在马朱桥的细胞形成了汩汩粘稠的血液,被公交车运到亦庄或大兴工业系统。
马朱桥之所以能成为马朱桥,是因为这里的物价不像北京那么低,这给了口袋并不富裕的劳动群体更充裕的生存空间和俯瞰城市的可能。
见到李国华,发现他已经37岁了,看起来和90后没什么区别。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特步羽绒服,干净整洁,但是头发看起来很久没有打理过了,因为理发店在停业期间倒闭了。
在马朱桥期间,李国华夏天睡在桥洞下的帐篷里,冬天住在20元的日租房里。如果他没有钱,他会找一份日常工作。如果他有钱,他会逛逛马朱桥,拍一个类似vlog的视频,在Tik Tok ldquo上发表。李邦柱的流浪记录rdquo在里面。
目前他在Tik Tok流量最好的作品有11.9万赞。这是一个在每天工作后寻找住处的过程。
那天,李国华从当天下班后已经是半夜了,看着新街口地铁站拉上卷闸门。他想回到35公里外的马朱桥。打车花了80多元,骑自行车花了2.5个小时。
这对于北京冬天一个口袋空空的普通工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须找个地方睡觉。
李国华的手机摄像头对准了一家三甲医院。视频中,他调侃道:医院冬暖夏凉,扫码就能进。里面还有24小时热水和充电插座,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最佳归宿。尤其是对外面的女性来说,医院是温暖、舒适、安全的。
在他的另一个流量不错的视频中,他向好奇的大众普及了都市游牧的冷知识:不能在银行24小时自动取款机附近睡觉,因为室内会循环播放防骗演讲,室外则是ldquo不要坐着或躺着。标语明显是为了市容。
底层的苦难就像镜中的火焰,看得见摸不着,一般人无法感同身受。
ldquo还是有不少人找我借钱。马朱桥有很多流浪女孩,但只有少数露宿街头。所以我会教他们,实在没办法,他们一会儿可以去派出所,或者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男人不在乎,你在哪里都可以养猫,但是女生不一样。
不是每个人的家境都那么好,很多人即使伸手要也拿不到钱。rdquo
我问李国华,他为什么会在Tik Tok?打开教程rdquo?他的回答简单明了。
ldquo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用颤抖的声音问我,没钱晚上住哪里?哪里才是适合女生生活的地方?尤其是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如果很多人找不到住的地方,没有这个本事,真的会被冻在北方。rdquo
李国华回忆说,有一段时间,他开始观察马朱桥的人群,发现很多二十多岁的孩子出来找工作,没有经验,钱都花光了,赶上疫情,找不到日活。也许他们那晚只是睡在街上。
李国华看着这些年轻人可怜的样子,觉得有必要教他们一些生存经验:
ldquo开个玩笑,就算要吃的,也不会饿着肚子睡大街。但是真的睡在大街上,睡在厕所前,其实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心理上的打击。很多人可能开始真的乱了,以后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人只要有住的地方,哪怕是一个桥洞,在尊严上也会感觉好一点。rdquo
在马朱桥流浪期间,李国华也遇到了很多奇怪的ldquo大神rdquo。
有六七十岁的兄弟问他有没有日常工作。
还有开宝马车去工地当装卸工的兄弟。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搞餐饮的。疫情期间,他们一夜之间损失了300万。宝马现在还留着,是为了以后继续东山再起,做生意的时候继续开。
还有张家口的煤老板,家里曾经有几千万的资产。煤矿倒闭后,他还和李国华一起做日工。煤老板42岁。他来的时候装了满满一车行李,一路搬,把装备都落下了。最后,剩下的东西也不少了。
在仓库工作,李国华也认识了年轻的艺术家。如果有二重唱,疫情没有生计,跑去仓库搬货;还有一个舞台灯光工程师,留着长发,看起来像个艺术家。最后,他和马朱桥的年轻人一起努力。
ldquo......而如果没有好的工作,就只能做一些日常的打结。很多人做了之后,习惯了散漫的节奏,工作三天,没人理你,就彻底废除rdquo,李国华又抽了一口烟。
李国华的抖音名字虽然是ldquo李邦柱的流浪记录rdquo但他本人并不是大众印象中的ldquoRdquo。
如果你把他扔到人群中,他看起来就像最普通的工人。
李国华从小就喜欢东奔西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运。现在他真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有自己的专属ldquo打开宝箱攻略rdquo其实就是在城中村的垃圾桶里寻找可以再利用的废品。我也有自己寻找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的经历。他在Tik Tok有一个粉丝群,他的名字叫ldquo李帮主流浪培训班rdquo粉丝在群里叫他ldquo主人rdquo。
和大多数小城镇的年轻人一样,李国华没有上过大学。他首先学会了如何做衣服。起初,他在一家工厂做车工,卷衣服。后来,他学会了如何用样衣制作盘子。他甚至还在清华美院培训过,拿过证,每次拿出证都能把周围的人吓一跳。
自从17岁离开河北张家口老家,他去过南方的天津、广东,在北京待的时间最长。
Mdash人和我一样,也问过李国华类似的问题。mdash
为什么不找一份长期的工作,要日复一日的工作,选择流浪的生活?
李国华回忆起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10年前,年轻的李国华来到平谷一家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块钱。干了半年,又被介绍到另一家黑工厂,以为工资可以高一点,没想到也就两三百块钱。
工厂虽然提供吃住,但每天无非就是白菜土豆汤馒头米饭。ldquo当老板好心改善我们的伙食时,他会把东西做得极其油腻。我亲耳听到了他说的话。他告诉厨师买最肥的肉。他想让我们一次吃个够,下次再也不想吃了。我们的工厂就是这样改善了我们的生活。rdquo
这并不是推动李国华逃离工厂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
ldquo有一天我上夜班的时候,坐在那里看到几对中年夫妇在工作。我45岁的哥哥和姐姐整晚没睡。我就在想,如果我到了这个年纪还处于这种状态,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我真的还不如死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赚这个钱是什么意思?rdquo
从那以后,李国华再也没有进过大厂,也没有长时间工作过。
他在木樨园一带摆摊,最早卖手机链。当然是被城管追了。有一次,他靠摆摊勉强赚了一两千块钱。他非常兴奋,坐在公交车上开始数钱。当我下车时,我发现我所有的现金和身份证都被偷了。
摆摊后,他又挑战做销售。
那时候他还是个小男孩,挨家挨户卖洗漱用品。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他卖过十几块钱的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套装。结果第二天去卖,被客户当场按住了。
ldquo大哥拉着我说,你看,我洗完头发都梳不动了!那时候我才知道,我卖的都是假冒伪劣。本来我很热情,卖的也挺好。我一天可以去很多地方。我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看我还是个孩子,很可怜,就买了很多,结果都是假货。我气得当场就不干了。rdquo
后来李国华进了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拿了一份五险一金的工作。稳定生活后,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李国华人生的巅峰,ldquo最高一天能赚15,600 rdquo。
但是钱来了,钱走了。
ldquo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人告诉我在财富面前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有钱的时候,整天领着一群人吃喝。我只选择餐厅里好吃的,不去吃难吃的,不好看的也不去卷首。所以花光了所有的钱,可能30到40万。rdquo
疫情爆发后,货物积压太多。李国华倾家荡产,公司被注销。本来是想收拾一下东山再起的。结果发现35岁以上连正式工作都找不到,更别说五险一金的好工作了。
有一次,李国华被中介拉到通州一个偏僻的工厂。ldquo中介一上来就说一个人要交360元的保险费。如果他不付,老实人会付。我刚砍到30元。那个工作不管吃住,宿舍一天10块,食堂一天30块,不管吃不吃。你一个月从工资里扣1200块,你才挣五六千。扣完之后,剩下的钱不多了。rdquo
他抽了根烟,回忆道:ldquo干了一段时间,发现没希望了。太没希望了。rdquo于是,他一个人来到马朱桥,开始了他的日常工作生涯。
李国华告诉我,一个日工一天挣300块钱,挺难的。
比如排序。ldquo12个小时基本上是不停的,管理员也不把你当人看,就拿个大喇叭在你后面喊。只要你的手停下来,他就会骂你。真的是骂人。rdquo
装卸的老伙计,工作量堪比一条重型拉链。ldquo我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数额。我将去邮局做装卸汽车的工作。工资270元一天。一个人大概的工作量是九辆邮政绿卡车,用麻袋扛。这钱真的很难赚。rdquo
李国华受不了体力之苦,开始在药厂、电池厂找工作,比如拧盖子。
ldquo那时候疫情严重,住的人少,药厂日工160,150,140,价格越来越低。你也得去,因为没有工作,很多人都被堵了。如果你想吃饭,你必须去。太残忍了。rdquo
李国华也不喜欢日常工作的内卷。只要抢工作的人多了,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也不会卷好。
ldquo厂里很多岗位还是要面试的,尤其是这两年。像某大型电商的仓库,招了100人,结果去了500人。只是普工分拣的工作。谁不会呢?我得面试和选人。rdquo
ldquo人太多,工厂开始老化。本来底线是45岁,结果45岁以上的都不要了,好多大哥白跑一趟。如果45岁以下的人还有很多,那就一直坚持到35岁。体力小身材小的女人不要。最后这些破单位连长相都要选。不要长得有点丑,女人要选好看的,男人要几何的。当普工,或者说白了就是狗的活,牵扯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意思?rdquo
在马朱桥做了很长时间的临时工,李国华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也知道ldquo工作生活平衡”;有个吃喝睡的地方就够了:ldquo突然想通了,尤其是这两年。很多年轻人说,没有就没有。当他们应该享受它的时候,他们不能失去自己;。
至于工作,只有不累的人,最好是短时间工作。每次上下班高峰,都是李国华最开心的时刻。别人在地铁里疾走的时候,他可以在凉水河边悠闲地放空。
李国华ldquoRdquo两个字有自己的理解,甚至说得有点哲理性mdashmdash
ldquo目前,我不能为所欲为,但至少,我可以决定自己不想做什么。rdquo
ldquo诚然,就劳动力是商品而言,他没有必要承认这种情况。他越清楚自己的生活状况,即生产制度强加给他的生活方式,就越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就越感到商品经济的紧迫寒意,就越不喜欢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rdquomdashmdash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本雅明
出了神奇的马朱桥镇,李国华带我去了马朱桥旁边的凉水河,凉水河是北运河的支流,流经石景山、丰台、朝阳、大兴、通州区。
河岸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公园,看起来就像北京深冬的景色。就在几百米外,这里美得不可思议。
李国华告诉我,北京市区很多年轻人夏天都会开车到这条河边露营拍照,孤独的中年垂钓者也喜欢来这里消遣。
但实际上,在桥段开启下,可能是某大神的全部家当。在漂浮的芦苇和草丛之间,有人选择睡在垃圾桶里,李国华称之为ldquo百宝箱rdquo如果真的很绝望,必要的时候可以钻进去御寒。
同一河岸,桥下,两个世界。
ldquo钓鱼露营的人不会冷,因为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他们装备了,却认为是一种享受,一种lsquo逃离城市rsquo这种感觉。但如果没钱,真的没地方住,找个桥洞,那是一种悲哀的感觉,所谓“天天不应”,“地不灵”。同一个地方,情况完全不一样。rdquo
就像住在远处亦庄小区高层的人,在马蜂窝日常租住的房子里,永远听不到嬉笑怒骂的声音。
而李国华也确实是一个乐观的人。
他在一段视频里写了这样一个结局,让人仿佛在县城里看到了贾的影子。
ldquo有人在这里成为了大神,有人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年轻漂亮的小姐姐,有趣的生活馆。rdquo
在他每一个抖音视频的最后,他都会用剪辑软件处理过的声音说:朋友们,希望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在装逼正能量,但是看到他我才知道他真的是这么想的。
北京的冬天太冷了。他攒了两万块钱,买了一辆国产二手车。他打算离开,也许去南方,也许回老家。
当我走出马句桥时,天已经黑了。亦庄工业园的灯还亮着,马朱桥的店铺熙熙攘攘。
生存,生活,生死,这个神奇的城中村,其实只是一个静态的见证。
人来人往,马朱桥寂静无声。
相关信息2022年要过去了,但是我还没找到一个网络流行语,1月1日开始实施!国B汽油全面实施:不燃汽油价格只有一个月保质期?专家消除对冬至的疑虑。湖南省浏阳市燃放烟花。整个城市都在燃放烟花。诗画:如何看待网友羡慕哭?流行的出国工作后失联权被热议:倡导工作生活平衡?斯坦福大学主张美国人不要自称美国人,支持以长寿为由奖励。
支持0个人
反对
报酬
商品价值评分
快科技1997-2022版权所有。
ICP编号18024899 -2王编号4101050200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