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个月来,保险股估值不断修复,涨幅明显。近期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压制保险行业估值的因素正在逐步缓解,负债端和资产端都有望在2023年得到修复。基本面的改善也将带动优质保险公司股价回升,板块整体可能回暖。
港股新股阳光保险此时登陆资本市场,也迎来了有利的“好时机”。截至12月22日收盘,阳光保险上涨11.62%,以超过560亿港元的总市值领涨港股保险板块。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阳光此时上市,可以最大化资本带来的估值溢价,为强化资本基础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从阳光保险本身来看,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综合实力较强。在深厚的“内功”背景下,它将乘着市场“东风”开启新的增长周期。
保险复苏行业的拐点已经出现。
数据显示,11月以来,截至12月22日收盘,港股保险板块呈现强劲反弹势头,涨幅超过30%。
从拆解来看,保险股的强势回归主要是多方面因素支撑的。
基本面来看,寿险行业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但部分先行指标和生产率指标有所改善。中国太保2022H1业绩率同比增长13.9pct至64.0%,中国平安2022H1活动率同比增长11.5pct至55.4%。新上市的保险公司阳光保险2022H1新业务价值达到20亿元,实现了行业罕见的正增长。
财险行业持续高景气,车险综合改革的边际影响在减弱。方正证券预计,随着车险综合改革最终结果的不断发布,预计车险保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新能源车险有望成为重要推动力量(行情838275,诊断股);非车险也将保持较高增速,尤其是2022年,多项农业保险扶持政策将实施。预计23年农业保险将继续高速增长。
此外,消息面上,11月28日,证监会发布调整优化房企股权融资五项措施,包括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等。
开源证券分析师指出,上市保险公司的不动产资产约占总投资资产的3%至5%,占内含价值ev的15%至20%。房地产链风险缓解有望驱动保险PEV估值修复。
在政策的帮助下,预计保险公司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将加速释放,为未来增长增添更大的确定性。在目前低估值的情况下,以及各大保险公司的市值管理和积极分红策略,保险板块已经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阳光保险可能开始新的增长周期。
从天气来看,保险行业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行业拐点已经出现,对阳光未来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阳光本身的强大实力,会为后续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或将开启新一轮的成长周期。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7-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出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旗下阳光财产保险公司成立不到两年就实现盈利,阳光人寿保险公司成立6年就实现盈利,且均保持持续盈利;阳光也是历史上第一家成立五年就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
近年来,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阳光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2020年、2021年,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和58.83亿元。
这背后,是阳光保险自始至终秉承的战略决心——坚持专业、专注、坚定不移的价值发展,聚焦主业发展,致力于“做专业领先的家庭保险保障服务商和值得信赖的企业风险管理合作伙伴”。
数据更能体现阳光的价值发展路径。寿险方面,阳光保险寿险业务的产品结构和缴费方式不断优化,分期缴费保费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阳光人寿支付的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6%、64.2%、67.0%和66.2%。代理人队伍方面,阳光人寿核心的现役代理人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但现役代理人人均生产率实现了20%的正增长,进一步体现了代理人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成果。
财险方面,今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8%。此前商用车全面改革后,行业整体赔付率有所上升。但得益于阳光保险优秀的业务质量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的成本控制能力,阳光财险的赔付率从2021年的66.6%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64.3%,费用率也持续降低,今年上半年达到34.5%。
阳光的资产同样出色。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投资资产总额为4162.67亿元。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与上市保险公司相比。
在业内人士看来,阳光保险进入资本市场,为保险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阳光的辉煌业绩和高速成长过程,打破了此前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的固有认知和印象。投资者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阳光保险乃至保险行业的投资价值。毕竟,从长期来看,增长仍然是资本市场的主旋律。